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赴宁德市开展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发布时间: 2025-04-18 16:49 浏览量:{{ pvCount }}【字号: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4月11日至15日,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全体学员集中前往宁德市开展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

把心贴近人民
“我们乡当时是全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习近平同志是第一个到下党的地委书记。”寿宁下党,鸾峰桥头,学员们认真聆听亲历者——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动情讲述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故事,“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下党,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后来他很感慨地说:‘下党这个地方,我来了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
细雨绵绵,青山滴翠。学员们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杵着竹竿,沿着习近平同志一进下党的线路,在陡峭、湿滑的山间小道上行进,零距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真诚为民之心、真切爱民之情。


福安东南,盐田港畔,有一个曾因“连家船”著称的渔村——溪邳村。这里的渔民过去长期在海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船连着家,船就是家。学员们围在村广场的一条破旧渔船旁听老师讲解,“大家看,前三个船舱分别用来装生活用水、水产品、渔具等,第四个船舱是中心部位,全家几口人就挤在这里睡觉休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提出让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正是由于习近平同志的大力推动,让包括溪邳村民在内的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告别了“以船为家,终日漂泊”的生活。“忆昔日居住连家船满江漂泊,想今朝上岸住新房倍感党恩。”溪邳村原村支部书记刘向禄家门口的这副对联显得格外醒目,生动体现了村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激之情,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
霞浦——“四下基层”发源地。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霞浦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拉开了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霞浦县委党校的第一接访室内,至今保留着当年的陈设:四张小桌拼成一张长方形大桌,两侧各摆着几把椅子。“当天,习近平同志带领地、县两级领导在此接待了102名上访群众,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得到当面答复解决,其余的限定在1个月内处理完毕。接访后,习近平同志还到信访群众舒穗英家中察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当晚,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情况汇报会并发表讲话……”学员们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解,仿佛透过时空的缝隙,亲眼目睹了30多年前那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陈希学员说,“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将把群众期盼的事、反映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干好的事,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围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目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顾斌学员认为,唯有把群众柴米油盐的事当成头等大事,才能将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的生动实践。他表示,将推动服务效能再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好外贸、招商等工作。同时,紧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消费焕新”行动,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强化消费维权响应,营造诚信经营环境,让群众消费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人与青山两不负
上世纪80年代,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走上开荒造林之路。经过三年苦战,累计造林1207亩,成为当时宁德地区唯一的全省造林大户。1988年7月至1989年1月,短短半年时间,习近平同志先后3次深入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称赞黄振芳一家齐心协力开垦荒山,为闽东绿化带了一个好头。
不久,习近平同志写下《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强调“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并创造性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论断,为闽东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此后,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谈到森林的功能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荒山早已变成“绿色金山”。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步行来到黄振芳家庭林场,在习近平同志亲手种下的3棵杉树前驻足,听老师介绍习近平同志3次来林场的故事,以及宁德市30多年来牢记嘱托,传承弘扬“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建设美丽宁德的生动实践。
陈荣荣学员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五票”(房票、地票、水票、林票、林业碳票)试点改革,通过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联建、跨村联建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业态,做好做实“党建+”文章,把党组织建设活力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赖晶学员表示,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全域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以沪明合作、山海协作为契机,充分整合山区森林、茶园等生态资源,培育壮大茶旅融合、森林康养等绿色经济,积极打造休闲旅居、森林度假、运动康养等旅游产品,有效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生态效益。
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中国扶贫第一村,历经10年“输血”就地农耕生产帮扶,10年“换血”造福工程整村搬迁,10年“造血”整村推进综合开发,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华丽转身,曾经“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贫困生活早已一去不复返……


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农村党建联系点,习近平同志曾四进坦洋。30多年来,坦洋村加强党的建设,紧紧抓住产业富民,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持续创新,精准发力,实现了“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坦洋功夫品牌”的目标,坦洋功夫重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这个曾经道路不通、喝水都要去邻村挑、号称“天涯海角”的村落,通过抢抓沈海高速公路福宁段建设、浙南产业转移、温福铁路建设等机遇,实现了从落后乡村到现代小城镇的华丽蝶变。如今,这里马路宽敞,别墅连片,农民公园、大型酒店、花园式学校、老年公寓等一应俱全,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这些村庄的巨变,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也凝聚着宁德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是福建乡村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来自宁德的周志明学员表示,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殷殷嘱托,聚焦地方特色,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产业先行,深度发挥片区党委、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机制作用,全力做足5A景区、温泉资源和旧县城所在地等“土特产”文章,以“支部+”为引领,以“人才+”为重点,致力将双溪镇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戴小凤学员认为,闽东乡村振兴实践极具启示意义。港口企业应敏锐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力拓展海外航线,积极开辟新市场。秉持“滴水穿石”精神,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稳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如此,方能助力港口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区域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学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具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价值,这是福建干部群众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宝贵财富和独特优势。寻迹溯源之旅深受震撼、深受教育,令人终生难忘。通过这堂行走中的生动党课,接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进一步锤炼了党性,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刻体悟蕴含其中的坚定政治信仰、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工作作风,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结合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工作中去,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勇争先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