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党校发布时间: 2025-09-17 09:50 浏览量:{{ pvCount }}【字号: 大 中 小 】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为了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近期,普陀区第31期中青班学员一行前往福建宁德,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工作奋斗的足迹开展现场教学。几天来,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行程紧凑高效、内容充实丰富,在实地探访和深入交流中不断汲取智慧、感悟力量。
培训第一课由宁德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媛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宁德的孕育与实践》专题报告。陈教授结合《摆脱贫困》一书,系统梳理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闽东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稳步脱贫的生动实践。她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经济大合唱”等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引导学员们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人民的深厚情怀和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帮助大家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大家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三茶统筹 产业致富

“茶是我们闽东的拳头,也是我们福鼎的拳头,福鼎是占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福鼎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在福鼎市“三茶统筹”学习实践基地,学员们实地了解福鼎白茶产业发展现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的战略论述,现场感受福鼎立足资源优势,厚植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创新茶科技,助推白茶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的丰厚成果。通过深入学习,学员们清晰看到福鼎从“摆脱贫困”到迈向“共同富裕”的转型之路,更深刻认识到念好“山海经”,发展特色产业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
追寻足迹 感受变迁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闽东人民开启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柏洋村始终坚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经过多年努力率先在福鼎乃至闽东实现全部脱贫。学员们沿着宽阔整洁的村道,步入柏洋村促进共同富裕主题展。曾经的柏洋村不仅交通闭塞,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600元。现在的柏洋一幢幢白色三层小楼整齐排列在村道两旁,仿古水榭楼台坐落其间。在展览中,大家详细了解到柏洋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凭借“五心”工作法,紧紧抓住沈海高速、温福铁路、宁德核电项目等发展机遇,形成了以核电服务和工业发展为核心、果蔬白茶种植为基础、休闲农业为特色的闽东产村融合示范村,实现了从贫困村落到富裕乡村的华丽转身,“柏洋经验”让学员们更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清风正气 永葆初心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走进太姥清风苑,一场深刻的廉政教育让学员们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与灵魂淬炼。在“礼”厅,学员们重温《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观看赤溪视频连线、品读下党回信,真切感受习近平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在“义”厅,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与纪检监察史,学员们深入了解我们党始终坚持正风肃纪、激浊扬清的坚定立场,以及新时代反腐倡廉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廉”厅,古今贤达的清廉事迹、优秀家风家训,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主政时的廉政讲话、实践案例交相辉映,让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在“耻”厅,墙面“子弹贯穿”的艺术设计直击人心,近年来的贪腐警示案例发人深省,时刻提醒学员自省自警。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务实担当的作为,书写中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